开云(中国) News Center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云手机在线登入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光华路299号研发园C9幢8楼 

联系方式:0574-83888192 

传真:0574-83866694 

E-mail:zjkd@kundeyt.com

当前位置:首 页 > 开云(中国)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打造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4-09-13 10:30:50 阅读:26 次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国建筑业正处于20多年来最大的变局之中,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风险与挑战。产能过剩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由此引发的无序竞争更是形成质量、安全等各种隐患。

面对当前的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如何锻造破局之道,如何保持企业持续增长和竞争优势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突破的根本问题!打造新质生产力,以企业文化构筑内生动力,以技术创新重塑核心壁垒,主动拥抱变革,围绕实现“精细化、数智化、体系化”的管理目标去突破发展瓶颈,将成为坤德岩土在后期差异化竞争中成功突围的关键之举!

所谓差异化,首先是企业文化的差异,这是最根本、最底层的逻辑基础。坤德岩土自2010年成立以来,秉承“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核心价值观,以利他文化生发出共赢机制,以创新文化生发出持续创新能力,以靠谱文化生发出扎扎实实的实施交付能力!正是有了这份以企业文化为底蕴的行动指南,我们才能不断获得客户信任从而持续拓展市场。在此基础之上,我们通过科技创新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差异化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

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更能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坤德岩土自2014年成立研发部,历经数年迭代发展,2019年升级为企业研究院,并于2022年评为省级企业研究院。拥有专职研发人员50余人,其中博士4位,硕士12位,同时聘请数名国内知名教授、专家组成高级顾问团指导及参与企业研发,至今共申报专利175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4项。多年来,公司始终聚焦于岩土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基处理、深基坑支护及新型桩基础等相关的工艺工法、智能装备以及新型固化材料等技术,目前已有智能多层互剪搅拌桩(CS-DSM搅拌桩)、KD固化剂等多项科研成果成功落地转化。其中CS-DSM搅拌桩已经在珠三角、长三角的交通、市政及轨道交通等领域成功实施,解决了行业痛点,取得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KD固化剂已全线投产,该系列产品主要运用于搅拌桩、浅层固化、肥槽回填等方面,相比水泥而言,在同等掺量下,固化土的强度可以成倍提高,且对于使用水泥无效的泥炭质土、盐渍土等特殊土类,也可以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使用KD固化剂还可以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研”途绽放,步履弥坚。在研发过程中,公司积极参与区级课题、省级课题的申报与实施,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3年,公司与厦兴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合作的《基于深厚软基处理的数字化智能深层搅拌工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课题,通过宁波市高新区科技局批准,列入区年度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同年,公司通过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参与了浙江省交通厅重大科研项目《深厚软基处治新技术及新工艺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负责研发出新一代深层搅拌桩成套新技术一一智能多层互剪搅拌桩(CS-DSM搅拌桩)系列装备及工法,该工法利用内外钻杆正反向旋转及5层~7层搅拌翼板剪切搅拌功能及数字化测控系统实现了桩身质量的均匀性、连续性,在相同水泥掺量的情况下较大提升了桩身抗压强度和单桩承载力,同时采用两搅一喷的施工工艺提升了单机工效,具有搅得匀、喷得出、管得住三大特点,攻克了深厚软土中传统搅拌桩的糊钻、冒浆、桩身质量不均匀等技术难题,已在多个工程项目中成功应用,深受相关各方好评。

在交通工程领域,由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苏台高速公路 (二期)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大项目,是“长三角经济圈”由浙江通往江苏的六条大通道之一。该项目南浔至桐乡段至德清联络线处地层主要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和粉质黏土,采用传统搅拌桩施工工艺10米以下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均匀性较差,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严重影响后续工序的开展。苏台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参建各方进行技术方案讨论,2023年8月,项目建设单位通过浙江省交通厅重大研发项目《深厚软基处治新技术及新工艺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科研课题组成员浙江数智交院了解到我司的CS-DSM搅拌桩新装备,经过技术交流和现场试桩,在不增加工程投资的前提下,采用CS-DSM搅拌桩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苏台高速公路南浔至桐乡段至德清联络线二期项目桩长大于10米搅拌桩下部成桩质量问题。经堆载预压(填土高度4.66米),路基预压累计沉降量15mm,效果良好,为后续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浙交工(浙-湖)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传统搅拌桩施工,同样遇到成桩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在维持原设计标准(置换率、承载力)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智能多层互剪搅拌桩(CS-DSM搅拌桩)方案施工,有效确保了搅拌桩成桩质量,获得了相关各方一致好评。

640 (3)-1.jpg

在轨道交通领域,由中铁十一局总承包的二十涌站盾构井及联络通道工程地基加固项目(2024年2月开工)、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兴中段)盾构区间地基处理加固项目(2024年6月开工),由于该地区淤泥厚度大(最深超过50m),工程力学性质差,在该地质条件下,采用传统水泥搅拌桩时桩身质量不稳定。经试桩验证后,在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建议下,将设计方案改成大直径(800mm、1500mm)CS-DSM搅拌桩,在总包中铁十一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解决了超深软土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难题,实现质量保证、稳定交付的效果。

除了上述典型案例以外,还有更多采用CS-DSM搅拌桩技术的项目正在实施中,后续在交通、市政及轨道交通领域已经有多个项目准备采用CS-DSM搅拌桩技术。

增强动能,转型升级。唯有插上“数字化翅膀”,方能共绘智能未来。根据战略规划,公司2017年开始组建数字化团队,2019年开始实行数字化转型。扎根业务现场,以数字化技术结合各业务场景提炼多种解决方案,历经7年已发展成一支专业的桩基施工数字化团队,具备物联网设备研发、SAAS云平台开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系统集成、产品运维等专业技能,拥有多项具有核心技术的专利权及软件著作权,并与华为、金蝶等知名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等合作。

在装备数字化方面,公司智慧桩机测控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搅拌桩机的关键操作参数,如深度、流量、密度、转速、电流等,通过数据反馈实现自动调整,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符合预定的技术要求,减少人为因素对水泥土搅拌桩质量的影响。通过成桩数据变化值,结合预警系统,快速分析过程异常点,为优化工艺及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在管理数字化方面,公司于2020年建设完成以苍穹系统为核心的业财一体化平台,其中涵盖公司各经营核心模块,包括成本管理、工程管理、材料物资采购、设备管理以及劳务管理等核心业务,将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与财务系统进行对接融合,使前后端数据形成有效闭环,确保公司各维度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实现了以“实物流为依据、以信息流为核心、以业务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利他凝聚人心,创新创造价值,坤德人用特有的靠谱精神持续为客户提供价值服务。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国家号召,坚守战略定力,以科技驱动企业转型,在产能过剩的经济大环境下,以差异化技术打造坤德新质生产力,在红海里创造一片技术的蓝海。 

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于地基处理为主的岩土工程领域,持续在新装备、新材料、新工法等方面深入研究;努力提升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等能力建设;以数字化赋能,构建CS-DSM搅拌桩技术等新业务施工数字化、标准化运营体系。同时,基于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产业链合作伙伴持续为客户提供差异化、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为行业、社会进步作贡献!